随着中国金融业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序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境内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范围和渠道显著增加,人民币金融资产在全球资产中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7月3日,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吸引外资的重要渠道,债券通“北向通”迎来了开通7周年。过去7年来,债券通业务覆盖范围、入市主体、交易量以及为境内债市带来的外资规模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业内人士指出,多年来,债券通为境内外机构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更加便捷的投资渠道,特别是“北向通”有效地将全球投资者引入境内债券市场,增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新形势下,中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预计将加快推出制度型开放政策,持续完善债市监管机制与法律体系,人民币国际化与债券市场开放也将相互促进。在推动债券市场开放的需要兼顾发展与安全,有效监测和防范潜在风险。
根据债券通有限公司此前发布的最新运行报告,2024年5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额达9792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量为466亿元人民币,月度交易笔数为8297笔。截至5月末,债券通获批入市投资者数量共计821家。从交易情况来看,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交易最为活跃,分别占月度交易量的42%和41%。5月“北向互换通”共达成交易687笔,总计4029.87亿元人民币,累计入市境外机构61家。
从债券待偿期来看,1年期以内和7-10年期品种债券占比均为36%。数据显示,5月份,10年期国开债240205为最活跃个券,成交额达到2671亿元,10年期国债204和1年期国债202成交量次之,分别为432亿元和260亿元。
随着债券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也在同步提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此前指出,“境外投资者已经连续16个月净买入国内债券,债券持有规模超过4万亿,创下历史新高。在中美利差倒挂背景下,境外资金持续流入银行间市场,彰显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
从存量水平来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2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0%。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24万亿元,占比53.1%;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0.93万亿元,占比22.0%。
据新华财经数据显示,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境外机构持续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持有规模不断扩大,从3.19万亿元一路攀升至4.22万亿元,九个月内累计增持高达1.04万亿元。
截至5月末,已有1128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市场,其中564家选择直接投资渠道,821家通过债券通渠道,更有257家同时利用两种渠道进行投资。5月份数据表明,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69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804亿元,市场参与度可见一斑。
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在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指出:“债券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还通过吸引外资参与,巩固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层次结构,促进了市场创新发展。”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也向新华财经表示:“债券通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自上线以来不断优化机制,其高度便利性使其成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互联互通机制在过去十年间不断丰富和完善,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汪大海还介绍说:“过去一年,彭博与相关部门合作,支持了‘北向互换通’业务优化措施的落地,并在彭博终端中上线了符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旨在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未来,彭博将继续凭借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和数据优势,助力全球投资者把握中国债券市场机遇,支持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联博集团固定收益资深投资策略师黄庆丰也向新华财经表示:“较低的准入门槛意味着更高的市场参与度。”近年来,债券通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完善、便利与快速的途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随着中国债券逐步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债券通有效地促进了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以及提升了中国固定收益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在肯定过往成就的也要关注以债券通为代表的更多细分领域互联互通举措尚需完善之处。
对此,黄嘉诚认为:“债券通部分环节,例如交易登记程序和债券交割流程等,未来仍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当前投资境内债券的交割需要通过邮件进行手动确认,即在债券交割过程当中,交易商、交易员、中后台都需要进行手动的邮件确认来完成债券交割。大量的非自动化操作流程,不仅较为繁琐,还可能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目前我们要求交易对手方确保在完成交易之后的一小时内,让我们收到手动的邮件确认,以免造成交割问题。”
债券通交易时间短,参与交易和交割流程的各方都面临时间压力,所以债券交易员通常需要提前通知中后台部门做好准备。如果相关流程能够实现自动化,将大大提高债券交易和交割的效率。
黄嘉诚建议可以参考海外债券交易流程,未来探索直接通过中央交易配对平台自动完成交割。
黄庆丰表示:“与其他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方法相比,债券通为联博提供了更多操作便利,投资者也愿意继续通过债券通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他指出,从交易操作角度来看,目前联博仍需根据不同托管银行的要求,使用定制化的Swift报文;如果未来各托管银行间可以制定一套标准化的Swift信息系统,将能进一步提升债券通的运作效率。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双向开放对金融高水平开放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债券总发行规模约为71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15.4%。截至2023年末,我国债券市场的存量规模已达到155.7万亿元,近五年内累计增加81.6%,稳居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自2010年起,随着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沪深港通、债券全球通等陆续落地实施,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外资在华持有股债比例持续提高,外资投资国内债券市场的方式明显增加。
2017年以来,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相继推出,2023年又迎来了“北向互换通”正式落地,我国债市“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开放路径被依次打开,为境内外债券市场资金互通提供了便捷通道。境外资金还能通过FRA(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IRS)等方式进行债券衍生品投资,为境外投资机构增加收益并降低资产组合风险。
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故事还在继续。
日前,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内容包括“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业务范围”,进一步便利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按规定参与境内债券承销;研究稳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等。人民银行也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便利度”。
可以说,除了债券通业务细节需要不断完善,更多、更广泛的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措施也存在优化空间,例如推动配套风险对冲策略创新、促进投资品种扩容增类、提升对境外债券投资人保护力度、加快相关法律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等。
黄嘉诚指出:“我们期待监管部门继续推动政策改革和创新,为外资提供更加便利和多元化的投资机会,包括推动绿色债券、金融企业创新型债券等产品尽快纳入投资范围等。”
希望监管部门加强债券投资者利益保护,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国内信用评级质量,积极推进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提升信用债券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基本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也至关重要。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业务仅限境外央行等三类机构参与。若政策逐步向境外商业机构开放此业务,满足其流动性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境内债市对外资的吸引力。
境外机构对配套风险对冲工具的需求持续增加。未来,我国利率、汇率和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将继续发展,为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债券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提供合适的金融工具,既是重要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
近期监管机构允许第三方货币远期交易,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货币风险的对冲需求,境外投资者对利率风险对冲的需求也一直较高。黄嘉诚进一步解释道,虽然互换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资者的这方面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细节可进一步优化,例如美国参与者必须成为场外结算会员才能参与互换通。目前境内债券期货仅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后续可考虑在债券期货和回购协议等方面深化相关举措。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mbhsh.com/xingyeremen/2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