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5日电 题:“爨”活古村落 北京古村落巧搭文旅“快车”
记者 吕少威
“本店已累计销售烤羊腿50675条。”爨(cuàn)灶社爨文化主题餐馆主理人韩永聪边念道着边将餐馆门前木牌上的数字改成“50675”。
烤羊腿是这家店的特色,每售出一条烤羊腿,韩永聪就在木牌上更新数字,用这种方式记录下到店食客人数。
爨灶社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灰墙茅草顶,石板路,侉炖鱼、贴饼子、农家乱炖……赏古村落美景,品农家院美食,许多游客都会奔着这些目标到此一游。
11月8日,游客在北京爨底下村游览。记者 吕少威 摄“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爨’字的形象非常吉利,兴字头就像一口锅,下边架上了木头,又用大火烧,含有兴旺发达的意思。”爨底下村党支部书记韩巨岭向记者解释。
据传,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地处京西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而得名。2003年,该村被认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又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里被誉为“京西古驿道上的文化明珠”。村子依山而建,现存明清古民居76套656间。漫步曾经的古军道、古商道,呈现眼前的是独具特色的村落布局、结构清晰的街巷肌理、明清山地合院建筑技艺,均具有珍贵的科学艺术价值。
北京爨底下村航拍图。(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供图)数百年来,“爨”已融入这个古村落的肌理,成为不断传承的文化基因。从村头到巷尾,“爨”字随处可见。民宿叫“爨舍”,农家饭馆叫“爨灶社”,利用闲置房屋打造的文创店叫“爨来爨往”,冰箱贴、文化衫、咖啡杯等特色文创品一应俱全,店铺里满是“爨”字……村民们多样挖掘“爨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村子发展起“民”与“宿”相结合的复合文旅业态。
据韩巨岭介绍,村子将继续聚焦整体山水格局、明清山地合院、特色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在整体保护、活化利用、技术创新、公众参与与管理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将爨底下村打造成为文物保护好、人居环境优、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历史文化名村。
精彩文艺节目在北京爨底下村上演。(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供图)为增加互动体验,今年,村里举办了诸多文旅主题活动,包括古装体验、画扇面、射箭游戏、插花、拓“爨”砖、“爨”字印章打卡等。在大众点评上,今年以来,有关爨底下村的搜索量已超两万次,平台上有关爨底下村文旅的笔记攻略热度上升明显。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原汁原味的古建筑群中品文化之乐。
“只有文化的,才是持久的,才最有魅力。”这是韩永聪从事文旅工作的突出感受。这些年他受益于“爨文化”,也醉心于“爨文化”,“‘爨文化’就像一坛陈年佳酿,历久而弥新。我们要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用新方式讲好老故事”。(完)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mbhsh.com/xinwenzixun/3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