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生活资讯

甘肃平凉 面食 什么花样,什么味道(甘肃平凉面食)

一日三餐都有面!

平凉锅盔得劲儿

在甘肃,说到吃面,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兰州牛肉面。确实,兰州牛肉面的名气很大。但要论把面融入骨髓,把面吃成艺术品。那就不得不说甘肃平凉了。来到这里,你才知道,什么是吃面的艺术。

为什么是甘肃平凉,因为它地处西部黄土高原腹地,有“西出长安第一城”的美誉,这里是道学思想和道教发源地,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就在这里。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

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目前的平凉初步打造出了平凉崆峒山、泾川西王母、泾川大云寺、灵台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它们都是你必须打卡平凉的理由之一。

熟悉地理的人儿都知道,平凉盛产苹果、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

因此,平凉人对面食有着独特的钟爱,这里大街小巷,最不缺的就是面馆,甚至一家挨着一家,也是生意红红火火。

在甘肃平凉

“一日三餐都有面”并不夸张

在甘肃平凉提及吃面,饸饹面必定是不能少的,平凉人把“饸饹”(读音hé le)念作“活络”,饸饹是北方人自创的专有名词。对于平凉人来说饸饹面是一辈子忘不了的乡愁,更是一种民俗的传承、待客的礼仪。

一碗面,是味道,是祝福。比如,为老人祝寿时吃的饸饹面称为长寿面,意寓老人健康长寿。在新婚第二天吃的饸饹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丝不断。在宴请贵宾或朋友相聚时吃的饸饹面叫贵宾面,意寓友谊长存。

平凉饸饹面有荤素之分。素搭配以本地香醋、葱花、韭菜、鸡蛋做的酸汤,吃面的原味,喝汤的地道。荤讲究油香,配以精心炒制的辣子油、臊子肉,肉的浓郁渗进面中,油而不腻,香而不辣。

其次就要说,平凉灵台的手工面,当地人俗称“一口香”。它好吃,核心在“手工”二字上。灵台手工面因场合不同,有不同的名字。

在平凉灵台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赞美灵台手工面:“下在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一根线,走过七州与八县,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如果您走入灵台的农家,热情好客的灵台人一定会擀手工面来招呼您,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灵台手工面起源于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伐密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农家待客时,上四碗面,称“福禄寿喜四喜面”,呈白、黄、绿、紫四种颜色,味道各异;上十小碗者,则称“一口香”。

再接下来就得不得说平凉手工炒面,它也是你到平凉不能错过的面食之一。精选本地冬小麦面粉、肥瘦猪肉片或牛羊肉片。搭配以葱头、木耳、黄花、辣椒、白菜、西红柿等食材,以急火速炒烹至全熟,倒入面节,加料上色,翻炒而成。

本地人食用时多佐以蒜瓣、面汤,菜脆面香,原汤原食。一碗吃罢,大汗淋漓,舒坦受用,痛快无比。相比别的地方的炒面,味道确实不一样。

同样属于甘肃平凉,静宁烩面则是静宁人的面食至宝。无论荤素,都是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美食。以其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陇原。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诸多品类。

静宁烩面之精华全在于汤,选用上等嫩羊肉、羊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辅以七八味中药用小火煲至熬出骨油,白白亮亮,犹如牛乳,又称“白汤”。

在平凉泾川,如果什么都吃腻了,唯有泾川长面吃不腻,如果长面吃腻了,那是因为你的母亲或妻子姐妹根本不会做面,就是这么拽。在平凉泾川这碗长面女性薄切细擀了千年百年,被擀成了中国的国粹。

除了泾川长面,平凉泾川还有一道面食名叫花花面,花花面主要由高粱面炮制而成,入口顺滑,营养健康,广受城乡人民喜爱。主要原料是面粉。

除了以上这些,平凉的面条还有很多种类,什么血条面、挑汤面、浆水面、牛肉面、扯面、油泼面、烩面等等,实在是太多了,反正这样说吧,只要你能想到的面条,平凉人都能做出来。

流行于平凉给各地的血条面

流行于平凉给各地的燕麦糅糅

在甘肃平凉

面食还可以是各式的馍馍点心

你以为平凉人面食只是做面条吗?那你就真小看他们了,在平凉面食除了做面条,还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馍馍,绝对不是吹牛。

西北人应该都不陌生,平凉馒头品牌是继“化隆牛肉拉面”之后,甘肃第二个走出本土、走向全国的地方食品品牌。一年蒸出数个亿:这就是平凉馒头的江湖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西安、兰州、银川、宝鸡、包头、乌鲁木齐、西宁以及河北等地,由平凉人开办的大大小小的平凉馒头店可谓是遍地开花。

接着我们就要提及平凉锅盔,在平凉,大如锅盖的锅盔是人们外出行走时常爱携带的面食,成为不少平凉人"背囊里的家乡"。

静宁锅盔又大又厚,重达四斤。

锅盔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流行的说法是军队行军打仗时烙制大饼,因无炊具,借用头戴的头盔制作,因形似锅盖而名"锅盔"。锅盔之名何时得来,难以考证。但据史料载,至少在清同治年间,平凉地区的静宁县就有不少人以制作锅盔为职业了。

虽然锅盔似乎各地都有,但见过平凉锅盔的人一定对它印象深刻。平凉的锅盔盘大如锅盖,厚度达两寸,足以让人一眼就分辨出来。大的重达五六斤,小的也有四斤。在平凉静宁当地,锅盔和烧鸡就是极常见的搭配,不少老年人都是其忠实的拥趸。

然而在平凉泾川,罐罐蒸馍则是特色传统小吃,面粉和后经反复揉搓,回饧做馍。皮薄层多,硬而有韧,凉食酥而不粘,后味香甜,耐于久贮。

罐罐蒸馍,形如上大下小的坛罐,故得其名。每个馍重约二两,馍皮光泽透亮,吃在嘴里酥活。更让人称奇的是掰开一看,馍瓤层层叠叠,恰似含苞欲放的蓓蕾,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在平凉庄浪人们喜食馍馍,馍馍的种类与吃法五花八门,在众多的馍馍之中,能称的上排面的非大馍馍莫属。

▲ 比脸还大的庄浪大馍馍。

大馍馍,顾名思义,馍馍以大为特征。是红白喜事上少不了的王道配角,庄浪人定亲男方要背十二个大馍馍到女方家去,结婚商量话也需要十二个大馍馍,迎娶新娘还需要十二个大馍馍,大馍馍作为一种磅礴大气的食物,代表了男方定亲娶亲的诚意和排场,大馍馍开心地笑出了花,代表了丰收和喜庆。

平凉华亭自古盛产核桃,便有核桃包子这一道传统的地方美食。据传,当年秦始皇巡临莲花台祭祀炎黄二帝,曾对本地特色小吃—有着混合异香、形态逼真的核桃包子大加赞誉。因此,核桃包子又称作“健身补脑秦皇包”。

捧着还有点烫手的核桃包子,外面是一层软软的白面,呼呼的热气散发着清澈的麦香味,咬一口馅,糖汁的甘甜味浓到化不开,核桃的香味满嘴四溢。

▲ 核桃包子。外表像核桃,内里更是货真价实的核桃馅。 摄影/朱锐

油糕又称糖油糕、脆皮炸糕。形状如鹅蛋、月饼,泾川、灵台糖油糕最佳,是极具平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

成品外皮酥脆、馅呈流质,色泽诱人、香味扑鼻,入口软黏滑润、甜香可口。寓意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

有油糕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麻花、油饼子,它们是一个锅里炸出的,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吃了就会明白,还真不一样,比天津麻花小,比寻常麻花大。

平凉麻花泾川县、灵台县最佳

平凉油饼子泾川县、灵台县、平凉市最佳

而在平凉崇信还有一道面点堪称绝品,那就是酒米卷卷。吃时极易黏牙,味道甘甜,有蜂蜜及谷类的天然甜味。

一层层剥着吃,油油的,女士儿童尤其青睐。平常人家多无原料,一般用此稀罕之物款待稀罕之客。

平凉人的面食花样多吧,除了以上的馍馍点心之外,在平凉还有王母酥、火烧子、苜蓿饼、馓子、荞面油饦、炉齿馍、酥合子……

平凉各地农村的苜蓿馍

平凉各地过年油炸的花果子

平凉油炸

馓子

平凉荞面油饦

在甘肃平凉

面食还可以是这般艺术的操作

搅团作为平凉地区农村的杂粮家常饭,是一种上古遗风。原料多用荞面、糜谷面、玉米面、高粱面等。俗话说“要吃搅团,挣死老汉”,要搅出筋丝,非壮年莫可,好吃难做。

搅团做熟后盛入碗或盘内,热吃则蘸上醋水。凉吃则放数小时后,将搅团切成一厘米见方的条状,调入蒜水,容易消化,味美至极。

凉粉鱼儿是平凉夏天餐桌上的主角,酸酸爽爽、滑滑溜溜的,吃着爽口又开胃,炎热的夏天吃一碗食欲大增。

平凉凉皮可谓是众所周知的小吃美食,夏天凉调吃,冬天炒着吃,都很不错,吃的时候配上一个热油饼子,那舒坦没法形容。

现在除了街边的小摊,很多大饭店、酒楼也把它作为一道菜在用,可见凉皮在平凉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有凉皮自然就有凉粉,平凉人的凉粉是夏天解暑的宝贝,就如同天水人的浆水面是一个道理,到了冬天也没关系,它就会演变成油炒粉,那味道也是很棒的。

如何,要论甘肃吃面,

平凉是不是可以闪亮出道,

你还知道平凉面食那些漏网之鱼,欢迎补充!

来源:微游甘肃

,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mbhsh.com/shenghuozixun/6440.html

联系我们

QQ号:***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