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鉴赏与选购指南
黄龙玉鉴赏与选购,你了解多少?黄龙玉,又称龙黄石。优秀宝石级的黄龙玉主要产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苏帕河流域,距离缅甸翡翠产区非常近,同属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成的滇缅宝玉石成矿带。这里原始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雨水非常丰富,被誉为滇西雨屏,为优秀玉石的形成提供了非常独特、无可复制的天然条件。
黄龙玉是2004年在云南龙陵被发现的一种新玉种。其主色调为黄、红两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绿等色。有“黄如金、红如血、白如冰、乌如墨”之称。具体说:黄的有金黄、蜜黄、蛋黄、鸡油黄、橘黄、枇杷黄等深浅不一的黄色;红的有鸡血红、朱砂红、猪肝红、玫瑰红、浅红、水红等;白的有雪白、冰白等。2011年2月,黄龙玉即被国家正式收录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与翡翠、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
一、黄龙玉的退色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少量黄龙玉,有退色现象。黄龙玉变浅或退色现象,多存在与原生矿中,由于坑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而地下水含铁的地下水充填在黄龙玉的石英颗粒中间,地质学上称之为附着水,这种水不是黄龙玉自身结构的一部分,而是附着在黄龙玉的颗粒之间,它会醉着温度的升高而挥发,在潮湿的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回来。当黄龙玉到地表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水分的挥发而造成了颜色的变化,如果让水分重新回到黄龙玉众,则颜色就会恢复。所以广大消费者也不必大惊失色,只要再上黄龙玉得到足够的水分就行了。
二、黄龙玉的成色机理?
玉石的颜色是由组成这种玉石的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可见波选择性吸收的结果,组成玉石的物质成分不同,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也就不同,故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但是自然界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玉石却也不能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
形成玉石的颜色有三种情况,第一种玉石的颜色是由组成玉石的矿物质成分本身而产生的的颜色,我们称之为“自色”,这种玉石称为自色玉石。自色玉石的颜色所具有的颜色是不会改变的,自色玉石在自然界的数量不多。第二种是玉石的颜色是由玉石中的矿物晶体中含有微量的杂质元素或结构缺陷二产生的颜色,即是“他色”,他色玉石在无杂质存在时总是无色透明的,当它含有不同的杂质元素时便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同一种玉石会有不同颜色的原因,在自然界绝大多数的玉石都是他色玉石。第三种为假色,它的颜色和矿物成分组成的无关,而是有机械混合物或者矿物形成后的就够,构造的变化所引起的颜色,这种成色原理在自然界的也较少见。
三、黄龙玉的成色原因
黄龙玉属于他色玉石,根据产生的颜色成因机理的不同,他色玉石又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是指矿物在内生地质作用过程众形成的颜色;次生色则是指矿物在表生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机械混入的加入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黄龙玉的成色机理就是次生色。
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所产生的黄龙玉的颜色形成有两种现象,第一是近地表黄龙玉原生矿或者说是裸露的原声矿以及在河床沉积的次生矿,在其表面的黄色,橘黄色,红色,灰色的饱和度高,内部则是渐变成浅色,越来越浅,最终变成白色,灰黑色,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就是次生色的形成过程。先形成黄龙玉的颜色是白色然后是不同层次、不同饱和度的黄红色的形成,最外层黄色的颜色最深,越往下越浅,靠近黄龙玉内部的是白色,灰色色调,灰色判断其也是次生色,只是比黄色出现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在近地表的岩石受外界的温度,湿度,压力的变化,构造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后期热液沿地质构造的薄弱地带入侵,当白色的自色石英岩形成之后,由于风化作用从而是铁、锰质氧化,形成胶体状或者不定形的褐铁矿(Fe2O3’nH2O)、赤铁矿(Fe2O3)岩石英石颗粒之间的缝隙或裂隙慢慢地渗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侵染在石英岩表面二形成红褐色、黄褐色、红色、橘红、黄色等。一般黄色多为褐铁矿所致。在显微镜下观察,黄色的氧化铁物质主要呈隐晶质状态穿插充填于石英岩微裂隙和矿颗粒间隙之中。在黄龙玉中常见的黑色的锰质沉淀,在黄龙玉内部形成似树枝的美丽图案,这是由于锰元素在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具花边结构造的锰的沉积物,这些花边看起来像是一种植物,十分招人喜爱,在龙陵的黄龙玉交易市场中俗称“水草花”。且“水草花”肯定伴随着、黄、橘红、黑色的黄龙玉,透明度往往较好,结构细腻,所以有水草花的黄龙玉色调明艳,加上深色的锰花边构造,一冷一暖,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它是龙陵黄龙玉品种中较常见的也是很有销路的一种。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mbhsh.com/xingyeremen/1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