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头条 > 行业热门

多规合一 绘就美丽中国蓝图

6509

全国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

**统筹规划,绘制美丽中国**

2018 年,中央政府部署改革,将多部门分散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职责整合至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也是各类建设活动的基础。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 年)》正式发布,“三区三线”成果高标准划定,“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取得关键进展。统筹规划的崭新蓝图正在全国大地逐步展开。

**加强顶层设计**

元荡湖,位于上海与江苏交界,一座“同心结”理念设计的步行长桥横跨清澈湖面。曾经无人问津的“死水潭”,如今成为流域共治的“样板间”,受益于跨省份生态治理路径的贯通。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朱凤武表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以我国首个跨行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为指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先试,构建了一片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在“多规合一”改革前,治理难题不仅存在于元荡湖。当时,由于规划种类繁多且分属不同部门,导致内容重叠、审批复杂,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一张图”上对各类要素统筹协调,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2 年,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发布,地方各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统筹推进。除北京、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已于 2017 年获批不需要再报外,江苏、广东、重庆等 28 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八成以上已经批准实施。法定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蓝图总体形成。

**筑牢安全底线**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当下,耕地保护与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相互矛盾,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显示,全国土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300 万平方公里,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清晰划分,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清晰界定。“三区三线”划定后,何处种粮、何地生态保护、何地城镇开发一目了然。

“三区三线”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空间底线,为国土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和框架。

全国划定了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约15万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

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表示,在统筹确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控制线基础上,将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统筹海岸带、海域、海岛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土的文化与自然价值。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战略引领和约束作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激发发展动力**

规划引领,纲举目张。“多规合一”改革激发了澎湃发展动能,不断注入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首次精确定位,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了重要抓手。城区作为观察城市化发展演变趋势和研究城市化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按照“统一数据、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流程”,叠加人口、用地、产权、产业等信息,可以科学准确地观察城市高质量发展情况,统筹做好空间布局和用地安排。

村庄规划编制有了细化指南,和美乡村建设各具风貌。我国农村地域广阔,部分乡村存在资源闲置、粗放利用的情况。《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提出,要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jmbhsh.com/xingyeremen/29691.html

联系我们

QQ号:***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