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兰州这座城市热闹非凡。作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兰州火车站经常与那座俏皮的马踏飞燕雕像一同出现在游客们的照片中,以此证明“到此一游”。细心的游客也会注意到,火车站正上方“兰”字的一横较长,两横较短;“州”字最后一笔带钩,有人认为这是“错别字”。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异状”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刻意之举”。据兰州铁路局兰州车站原纪委书记、兰州车站关工委副主任方白石介绍,兰州火车站于1978年进行第二次改造,新站房启用时,邀请了甘肃省著名书法家张邦彦题写站名。当时正值国家推广简体字之际,张邦彦便在繁体字“蘭”和简体字“兰”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兰州”二字便沿用至今。
方白石表示,“兰”字这种上宽下窄的变体书法源自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后来也有书法家效仿,并非张邦彦独创,更谈不上是“错别字”。将“兰”字的一横略微加宽,是为了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他认为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兰州火车站作为交通枢纽的特点。
兰州车站年轻职工张博行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他介绍了老职工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兰”字的三横从上到下分别代表天、地、人,上宽下窄的形式表达了作为省会城市的政治清明、民风淳朴、气象万千;“州”字则代表城市被黄河贯穿,以及两山夹一水的地形地貌。
也有自媒体解读认为:“兰”字的三横倒置,寓意着兰州人的谦让;而“州”字末尾的钩,则象征着兰州人的刚毅不屈。
正如火车站上“兰州”这两个字背后的故事,兰州这座城市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令人惊喜的发现。
你可能对兰州的“一碗面”有所耳闻,但你不知道兰州还有“千面”,而且每一张面孔都独具特色。不妨穿过火车站,走进兰州,来一场城市漫步,感受兰州在炎炎夏日里带给你的惬意与悠闲。
“碳水之都”:尽情享受味觉盛宴
碳水化合物通常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作为兰州的“碳水之魂”,牛肉面以其独特的“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油)、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闻名,成为兰州碳水文化的代表。这碗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华第一面”,选用上等面粉,经过师傅们千锤百炼的手艺拉制而成,劲道十足,搭配醇厚的牛骨汤,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享受。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jmbhsh.com/xingyeremen/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