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到了,除了提醒孩子们注意出行安全,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6月27日,广东省生殖医院副院长张欣宗在广州“青春期生殖健康关爱”活动上接受采访时强调,我国不孕不育的发生率约为18%,而且还在上升。他提醒,要“以预防为主,前移关口”,把青春期的生殖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生育问题不容忽视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张欣宗表示,青春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的发生率约为18%,也就意味着,将近5对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困难,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很多家庭因此困扰。
与此我国每年约有1300万人次选择人工流产,其中大部分是未婚人群。青春期(10-19岁)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发育阶段,也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生殖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生殖系统未发育到完全成熟,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很多成年后的生育障碍,都与青春期生殖系统损伤、忽视生殖健康有关。如果能在青春期甚至更早的时候进行系统、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就能有效降低不孕不育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
生殖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生育力保护”贯穿一生
过去,人们对生殖健康教育的态度相对保守,很难放开去谈论。对此,张欣宗指出,生殖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关于“性”。现实生活中,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对生殖健康的关注度远远不够,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关注。
一提到青春期生殖健康,很多人会觉得难以启齿,或者认为仅仅与“性”有关。实际上,青春期的生殖健康还与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系统性的知识。例如,性传播疾病感染会导致输精管或输卵管粘连、堵塞;女性在青春期过度消瘦或肥胖、过量饮酒、不当使用含激素类药物或食物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卵巢早衰、成年后不孕、自然流产;男性在青春期酗酒、严重吸烟、习惯泡热水澡,会影响睾丸的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发育,可能导致成年后不育或子代出生缺陷等。
青春期生殖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了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维护青春期生殖健康,就是维护未来的生育能力。“生育力保护”应该贯穿人的一生,而青少年时期和黄金育龄期更是关键阶段。未成年人生殖健康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整个民族、社会的未来。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问题。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制定了《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青春健康工作提质扩面,到2025年地市级青春健康工作覆盖率达到90%,并加大家校合作,力争做到青少年家长培训活动省级全覆盖。”目前,全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形成了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最近,全国首部青春期生殖健康科普专著《青春期生殖健康》在广州首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和可落地的方案。
教育要系统、直观、震撼 多方合力降低危害生殖健康风险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生殖健康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更有效果?
张欣宗:实际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目前对如何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科普教育还缺乏清晰的认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仅仅依靠老师讲解,内容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深入;而如果由专业医生进行科普,内容又容易过于深奥,青少年难以理解。其实,对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知识科普,不仅需要系统性的课程讲解,更需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案例和场景,才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并引起他们的重视。
例如,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或案例,这些内容往往能让孩子们记忆深刻;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科普开放日活动,让孩子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的形态,了解正常精子与畸形精子的区别,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精子的影响,这些直观的体验对孩子们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青春期生殖健康》这本书的出版,就是希望能够为全国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教材,让老师、学生、医务工作者以及社区工作者都能掌握科学的科普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青春期生殖系统受到的损伤,往往要到10年后才会逐渐显现。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学校和家长都能更加重视孩子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科学、准确地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降低青春期生殖健康风险,并通过促进心理和情感健康的发展,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mbhsh.com/xingyeremen/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