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发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拍摄时产生抖动,而产生抖动的主要震源有以下几个:⒈手按动快门时用力不当,机身产生晃动;⒉一般单反机机身内的反光镜都是上下运动( 奥林巴斯 E-300是横向运动),弹起时冲击力大,机身产生抖动;⒊快门释放时震动大,机身产生抖动。
机身安装大型镜头后,在上述条件下三脚架产生晃动。很多人对这些因素并未予重视,并且认为只要用了三脚架就能防抖动。但日本摄影家、镜头性能评论家西平英生发现如下事实:当把mm望远镜头架在三脚架上,即便用1/125秒快门速度拍摄仍然会产生抖动。为什么用了三脚架还产生抖动呢?西平英生认为其中存在某种规律。
有一次西平英生等人在公园拍摄,某摄影俱乐部的老师(也是摄影家)带着学生也来拍摄。那位老师大概不认识西平英生,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对西平英生他们说:“你们得把相机在三脚架上安稳当了”。当时西平英生用的是70-200mm和80-mm变焦镜头,但是他并没用镜头上的三脚架底座,而是直接把机身安在三脚架上拍摄的。因此,那位老师看了后觉得有点奇怪,才忍不住说了那番话。
为什么西平英生不用镜头三脚架底座而直接把相机安在三脚架上拍摄呢?因为他在实践中发现,带三脚架底座的大型镜头与三脚架之间组合方法不同,防抖动效果也不同。
三脚架在摄影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一般大口径望远镜头(70-200mm f2.8等)、超望远变焦镜头(80-mm、200-500mm等)和远摄微距镜头(180mm、200mm等)镜身上差不多都带三脚架底座,一般人差不多都把底座安在三脚架云台上拍摄。
那么,镜头三脚架底座有什么用处呢?一般人认为有如下几点:⒈支撑大型镜头本身的重量,减轻机身的负担;⒉防抖动;⒊横拍、竖拍切换方便。
第一、第三这两点是没问题的,至于第二点,镜头三脚架底座到底能不能起到防抖动作用?
首先请参看图一和图二。两张照片都是用安在三脚架上的mm望远镜头、1/8秒快门速度拍摄的,而图像品质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图像稍发虚的图一是把镜头底座安在三脚架上拍摄的,而图像较清晰的图二没用镜头三脚架底座,而是直接把机身安在三脚架上拍摄的,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只有这一点不同。而这一点鲜明地说明,镜头三脚架底座虽然起着连接镜头(机身)和三脚架的作用,但却使镜头(机身)与三脚架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产生抖动的问题所在。图一的事实说明,镜头三脚架底座不仅一点儿也没起到防抖动作用,而且把产生抖动的震源即机身给“悬空”了,从而加大了振幅。
请看图三至图六。四幅图都用mm望远镜头、1/10秒拍摄,三脚架条件也相同。图三是把镜头三脚架底座安在三脚架上用快门线拍摄的。图四是把镜头三脚架底座安在三脚架上,预设反光镜预升锁定模式拍摄的(有的单反相机没有该模式。设定反光镜预升锁定模式后由于没有反光镜弹起时的冲击,因此解决了反光镜引发的机震。该模式主要用于对图像品质要求高的商品摄影和风景摄影,架设器材参看图七)。图五没用镜头三脚架底座,直接把相机安在三脚架上用快门线拍摄的(架设器材参看图八)。图六是直接把相机安在三脚架上,设置反光镜预升锁定模式拍摄的。
四幅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图四、图五,图五最清晰。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把镜头三脚架底座安在三脚架上,虽然预设了反光镜预升锁定模式,但拍摄时仍然会产生一定程度抖动,图像不实。不用镜头三脚架底座,直接把相机安在三脚架上用快门线释放快门则很少产生抖动,图像锐利。
另外,即便拍摄时某些条件发生变化,上述结果也不会发生变化。近十年来,由于超远摄变焦镜头和大口径远摄变焦镜头的迅速普及,使用三脚架的人越来越多,如上所述,当把镜头三脚架底座安在三脚架上,即便设定反光镜预升锁定模式仍然会产生抖动,这就是很多人在用三脚架、快门线条件下仍然不能获得锐利图像的根本原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用了三脚架,也用了快门线,怎么图像还不那么锐利?”其实,不用镜头三脚架底座,而把相机直接安在三脚架上,用快门线释放快门就是克服这种现象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镜头三脚架底座的形状根据镜头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底座离镜身近、重心低并且与云台连接面积大的,产生抖动的幅度相对较小。另外,快门线的质量也是造成抖动的因素之一,如果用质量不好的快门线倒不如不用。
数码单反比较容易判断产生抖动的原因,使用过程中只要多注意机身本身的特点,它与镜头、三脚架、快门速度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就能很快判断出产生抖动的震源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办法。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jmbhsh.com/jiadianshuma/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