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月4日讯,一则和解声明近日引发了半导体行业和A股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7月3日,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诺思微”)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已与安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华高”)就双方所有争议达成和解。
双方已撤回并终止针对对方及其关联公司和客户的诉讼,并就双方部分中国专利达成了交叉许可。
自2015年诺思微被控窃取科技商业秘密,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
受此消息影响,诺思微第二大股东经纬辉开在7月3日迎来20cm涨停,今日上午开盘后一度涨超7%。
诺思微的一位战略投资人在上述和解公告发布后,接受了投资机构访谈并表示,诺思微现在具有被并购的价值,经纬辉开也将凭借此前的入股,成为双方和解的赢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体声波滤波器(BAW)领域的创业公司近年来纷纷强势成长,而诺思微原先的研发团队已经离开,即使和解,在错失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后,能否重回主流商业市场还是一个问题。”
《科创板日报》记者7月3日多次拨打诺思微官网的公开电话,但均未获接听。
从2015年诺思微被控窃取美国科技公司商业秘密,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里,这家曾被视为“国产滤波器龙头老大”的芯片企业,错失了国内滤波器产业随着国产手机成长的黄金时期。
在很多人看来,诺思微7月3日的公告,意味着为上述争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但值得关注的是,截至发稿,诺思微与安华高的所谓“和解”,仍然是来自诺思微单方面的声音。
安华高及博通并未就此事件作出声明。
多位从事国产滤波器研发的企业人士表示,安华高的公告和说法,对于理解这起事件才更有意义。
有长期关注国产滤波器的投资人进一步表示,这场所谓“和解”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披露,“一些关键细节,很可能将决定诺思微今后是否还能进行核心BAW产品的国产化开发,并与安华高(博通)展开正面竞争”。
据一名滤波器芯片企业负责人透露,自诺思微创始人张浩出事后,这家公司原先核心的研发和销售团队就由于内斗,已经陆续离开。
据了解,诺思微原研发团队人员,有不少进入了业内其他初创滤波器芯片公司。
2021年,诺思微完成了近4亿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为中科招商、海河产业基金。
当时,该公司创始人张浩刚刚入狱一年,刑期18个月。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诺思微的最大股东是中科招商,持股比例为33.28%,其次是A股上市公司经纬辉开(300120.SZ),持股比例为9.19%。
张浩已于2021年8月退出诺思微股东行列。
诺思微的另一位核心创始人庞慰,曾是张浩在美国工作的同事,目前仍持有公司6.68%的股份,位列股东名单第五位。
据了解,相比张浩,庞慰在团队中更为核心,也是诺思微项目的最初发起人。目前庞慰实际上已离开诺思微。
有业内人士透露,张浩、庞慰二人目前分别在长沙、深圳创业。
据头豹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滤波器芯片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汽车制造以及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其中,智能手机是滤波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过80%。
更有业内投资人士估算,在国内这一比例甚至能够达到95%。
一家滤波器芯片的市场负责人表示,“诺思微凭借其技术产品的性能与品质,在这些领域拓展得不错。但由于行业天花板不高,所以没法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优势,很难与国内其他对手形成竞争力。”
不过该市场负责人也表示,如果诺思微与安华高达成和解,对国内滤波器芯片行业来说,一定程度是件好事,有助于推动国产体声波滤波器行业正向发展。
“因为原来有这起专利纠纷,导致业内其他公司对体声波技术和工艺比较畏惧,从而对赛道的研发投入不多、市场化投入不够。”该人士称,双方如若和解,可以使更多的体声波滤波器(BAW)设计公司或制造商看到希望。
“诺思微和博通的诉讼到现在快10年了,行业情况有了很多变化,是得结束了。”一位滤波器领域资深从业者表示,十年前博通BAW市占率是90%,如今海外的高通、Qorvo、Skyworks都有了BAW产品,国内也有多家厂商实现产业化,“已不再是一家独大”。
据其介绍,BAW从首次产品化到今天,已有超过25年的历史,而国际专利是20年有效期。“专利失效以后在全球各地都可以使用,虽不算创新,但也不是侵权。”
该从业者表示,“国际失效专利池加上自主专利池,给了后发者许多参与竞争的机会。”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s://jmbhsh.com/xingyeremen/7442.html